近日,由福建省教育厅主办,福建农林大学研究生院、安博(中国)承办的福建省首届研究生统计建模比赛取得圆满成功,大赛主题为“碳达峰、碳中和对经济发展和政策调控的要求与影响研究”。由于疫情常态化防控需要,本次比赛采用线上进行,共有福建农林大学、福州大学、福建师范大学、华侨大学、集美大学、厦门理工学院6所高校、33支队伍报名参赛。经过专家们的两轮评比,共评选出一等奖6队、二等奖7队、三等奖7队、优秀奖13队。我校共有5支队伍参赛,其中获得一等奖2队、三等奖2队、优秀奖1队。
据悉,福建省研究生统计建模比赛是为贯彻落实福建省教育厅、发改委、财政厅印发的《关于加快新时代研究生教育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》(闽教高[2021]26号)文件精神,营造浓厚的学术研究与学术交流氛围,提高研究生科学素养和创新能力,倡导研究生学习统计、应用统计的良好氛围,促进研究生深入社会、了解社会和关注经济社会热点、难点问题;在大数据时代,引导更多高校适应统计人才的培养要求,提高研究生数据挖掘、数据分析、运用统计方法及计算机技术处理数据的能力,助力推进统计学、数学与应用数学、经济学等专业研究生人才培养质量。
附件:福建省首届研究生统计建模比赛获奖队伍情况
一等奖 | |||||
序号 | 学校名称 | 参赛队员 | 指导老师 | 论文题目 | |
1 | 福建农林大学 | 费婷婷、林津、王紫薇 | 刘金福 | 阙翔 | 基于STWR模型的中国能源碳排放分布及其驱动因素时空异质性分析 |
2 | 华侨大学 | 何颜利、冯于芳、包晗 |
|
| “绿色金融”政策会降低碳排放吗?——基于中国地级市面板数据 |
3 | 华侨大学 | 张垒峰、陈洁、项云 | 吕延方 |
| 数字经济发展对碳排放强度的影响研究 |
4 | 福建农林大学 | 许一涵、许莹城、吴晓敏 | 尤添革 | 滕忠铭 | 基于LMDI分解和脱钩模型的福建省农业碳排放驱动因素分析 |
5 | 集美大学 | 甘景丰、黄巍、林欣 | 黄阳平 |
| 碳交易市场对碳排放效率的影响——来自省级工业数据的经验分析 |
6 | 福州大学 | 林贇英、刘铮、杨丽娜 | 黄文彬 |
| 碳排放与经济增长驱动因素分析——基于华东地区数据 |
二等奖 | |||||
序号 | 学校名称 | 参赛队员 | 指导老师 | 论文题目 | |
1 | 华侨大学 | 王建楠、许家伟、韦庆芳 | 魏下海 | 余玲铮 | 环境信息公开的碳减排效应研究——基于空气质量新标准的准自然实验 |
2 | 厦门理工学院 | 张亚洲、郭佳鑫、张珊丹 | 李晓青 | 钟俊江 | 基于三阶段超效率SBM-DEA的中国碳排放效率测算及时空演变 |
3 | 福州大学 | 杨恵静、张悦、姚祺 | 黄文彬 |
| 信息化发展有助于降低环境污染吗? |
4 | 福州大学 | 蒋诗函、王加加、彭晓枫 | 黄文彬 |
| 金融发展、技术进步影响碳排放的实证研究——基于空间面板计量模型 |
5 | 福建师范大学 | 黄世娇、李雅敏、柯楠 |
|
| 福建省城镇民用建筑碳达峰研究 |
6 | 福建师范大学 | 张海萱、许蓉蓉、胡佳 |
|
| 基于面板回归模型的中国碳排放影响因素研究 |
7 | 厦门理工学院 | 喻瑶瑶、闫静茹、龚胜超 | 钟俊江 | 李晓青 | 电力企业碳信息披露质量评价研究——基于文本挖掘的社会责任报告实证分析 |
三等奖 | |||||
序号 | 学校名称 | 参赛队员 | 指导老师 | 论文题目 | |
1 | 华侨大学 | 羊梓敏、李紫薇、利叶斌 |
|
| 高质量经济增长与能源消耗碳脱钩研究——以福建省为例 |
2 | 华侨大学 | 黄敬东、郑胜洪、陈俊宇 | 杜吉祥 | 李迪龙 | 预测碳达峰的优化建模 |
3 | 福建农林大学 | 何敏玥、卢秋萍、左佳妮 | 刘金福 | 林丽烽 | 中国交通碳排放时空变化及其与行业经济关系研究 |
4 | 福建师范大学 | 黄晓雯、旷琴婧、王莉莉 | 陈晓平 |
| 福建省电力行业碳排放特征分析及其低碳转型策略研究 |
5 | 华侨大学 | 潘晓英、沈超男、程愿 | 汤龙坤 |
| 基于政策驱动的“碳达峰、碳中和”目标预测 |
6 | 华侨大学 | 肖昆、李晋和、庄宏航 |
|
| 福建省区域碳达峰时间点及路线研究 |
7 | 福建农林大学 | 陈双梅、辛尚珍、黄思洁 | 连海峰 |
| 双碳背景下人口老龄化与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系研究 |
优秀奖 | |||||
序号 | 学校名称 | 参赛队员 | 指导老师 | 论文题目 | |
1 | 华侨大学 | 李建睿、曾晨语 | 余玲铮 |
| 城市工业机器人对碳排放的影响——基于223个城市级面板数据的研究 |
2 | 福建师范大学 | 孙旭、吴晴静、林炜 | 鞠芳煜 |
| 福建省碳排放影响因素及预测 |
3 | 华侨大学 | 王铭、邓柏林、宋天荣 | 曹慧芬 |
| 基于ARIMA模型的中国日CO2排放量 |
4 | 华侨大学 | 王文霞、石田宇、杨金玲 |
|
| 基于碳达峰和碳消费对经济政策的影响 |
5 | 福建师范大学 | 罗欣雨、林雨薇、徐婧 |
|
| 交通运输行业碳排放影响因素分析及与情景预测研究——以长江经济带为例 |
6 | 厦门理工学院 | 张昌鸿、邢相杰、束书磊 | 洪丽明 |
| 我国环境保护税政策对重污染企业绿色创新的影响—基于PSM-DID模型的实证研究 |
7 | 华侨大学 | 陈怡静、刘潇蔓、熊彦婷 | 赵凯 |
| 双碳背景下对螺纹钢平均价格的预测研究 |
8 | 福建农林大学 | 林夏莹、陈奕、崔爱宁 | 连海峰 |
| 双碳目标下碳排放对经济新动能的影响研究 |
9 | 华侨大学 | 伍勇刚、徐旖欣、廖丽莉 | 黄华林 | 郑志刚 | “双碳”目标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|
10 | 福建师范大学 | 赵楠、鄢雯、郑赛琴 |
|
| “双碳”目标下我国碳排放影响因素探究 |
11 | 华侨大学 | 黄迪虎、李红斌、袁鹏飞 | 高振国 |
| 基于灰色预测模型的中国电力系统低碳转型研究 |
12 | 华侨大学 | 李胡建、李思慎 | 魏下海 |
| 数字经济赋能“双碳”目标 |
13 | 华侨大学 | 张伟汉、方昱龙、林致中 | 王华珍 |
| 碳达峰、碳中和问题的模型研究 |